全球动力侧需求爆发,2025年全球负极市场空间近500亿,负极石墨化内化已是行业大势。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天然石墨材料、人造石墨材料、硅基及其他负极材料。
在负极材料的选择中,人造石墨虽然成本较天然石墨更高,但凭借出色的性能、与正极材料及电解液更好的匹配在动力电池中占据绝对主流;天然石墨主要用于消费电子和储能领域。
人造石墨材料具备电子电导率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大、嵌锂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点,且石墨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得益于技术、价格和成熟配套产业优势,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材料未来几年内仍将是主流。
根据GGII统计,2016-2020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量从7.7万吨提升至30.7万吨,CAGR41.3%,在负极材料中占比从68%提升至84%。2021年上半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28.2万吨,占比达到85%。
人造石墨原料并不是石墨矿石,而是焦炭,包括石油焦和针人造石墨是将原材料和粘结剂进行破碎、造粒、石墨化、筛分而制成。
基本包含四大工序,包括破碎、造粒、石墨化和筛分,四大工序又细分成十几道工序,流程基本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家企业、不同级别人造负极,其制备工艺又都会有一定的差异。
人造石墨的四大工序中,破碎和筛分相对简单,体现负极行业技术门槛和企业生产水平的主要是造粒和石墨化两个环节。
从人造石墨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行业玩家众多,梯次分明。
当前我国市占率前三甲分别为江西紫宸(璞泰来人造石墨子公司)、上海杉杉、凯金能源,第二梯队分别为中科电气、贝特瑞与翔丰华,市占率均有所提升呈现赶超态势。
璞泰来为高端人造石墨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上海杉杉主要以人造石墨为主;贝特瑞为天然石墨市场绝对龙头,市占率过半,正大力扩充其人造石墨产能。
石墨生产一体化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石墨化占负极材料成本50%左右,通常以委外加工形式,负极厂商需向加工厂商支付一定的加工费用。因此,主流厂商普遍正采取石墨生产一体化来达到降低成本以及维持供应链稳定的目的。
我国主要石墨化产能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四川、河北等地。
当前石墨化明显供不应求,但是由于独立石墨化厂商为低端制造环节,经济附加值低,各省对于独立石墨化产能的扩张较为谨慎。
高瞻产业研究院分析预计在双控大背景下,石墨化的建设期将延长,最早在明年下半年,也可能到2023年上半年才会得到解决,在此期间,石墨化费用都将维持高位,并有可能再创新高。